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简体中文
多倫多星報報道了一則華人護士Lisa S.的評論文章,講述了她作為一線護士,在被加拿大人稱為“英難”的抗疫時期,卻親身經歷了遭受種族歧視。
以下就是她以第一人稱講述的經歷:
“這天,我和往常一樣值12小時的夜班後,來到一家移民開的餐館。我之前來過幾次,而且也都是戴著口罩,穿著護士工作服。
我問一位不戴口罩的前臺收銀員,為什麼在準備食物時都不戴口罩?
對方沒有回答,反而餐館的老板被激怒了,激動地對我吼道:“後廚有150度,我有健康問題,不能戴口罩。我從沒想過這會是中國造成的死亡!”(I never thought it would be death caused by China!)
我對他的回答感到震驚和不安,我告訴他,他說的是種族主義。
他變得更加憤怒,尖叫道:“不,不是。你們這些人總是在造成問題!”(You people are always causing problems!)
我問他:“你們這些人是什麼意思?我是一線工人。我在醫院工作。”我指著自己的護士服。
這可能讓他感到震驚,他告訴我,他說的是“加拿大人”。
出於安全考慮,我很快拿了錢走了。
我對這種遭遇和這種反亞裔種族主義感到厭惡。
Lisa在文章中說,分享這個事件是因為她相信我們需要反擊針對亞裔的種族主義。
她表示,在醫護人員被稱是“英雄”、“勇士”和“救星”的一年之後,從來沒有想到過如此公開的種族主義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她是急診室工作的華裔加拿大護士。她的父母在80年代移民到加拿大,而她是在多倫多出生和長大,因而非常確定自己是加拿大人的身份。
Lisa說,作為護士,在精神、身體和情感上都很緊張。在疫情期,華裔更加受到挑戰。
她說:“我們被教導要做‘模範的少數族裔’,當遇到種族主義時要保持沈默,不要大聲疾呼……但事實上,我們每天都遭受著微侵犯(micro-aggression)和種族主義言論,這些言論總是被當作‘笑話’而混過。”
Lisa指出,“在工作中,談話的開頭常常是關於我的種族的疑問和猜測,我經常被迫覺得這是一種良好的方式。除了護士工作會遭受虐待外,我還被稱為‘chink’和‘愚蠢的亞洲人(stupid Asian)’。當我抱怨時,我一再被告知,別太當回事。”
但是Lisa像社區中的許多人一樣,她厭倦了保持沈默,嘗試開口。
隨著加拿大的反亞裔種族主義持續上升,她感到有責任為自己和他人站起來。
疫情還遠沒有結束。戴口罩很簡單。護士和其他醫護人員即使汗流夾背,也要連續幾個小時戴口罩和穿防護服。
但是戴口罩並不是工作中的難事。難的部分是每天在醫院中看到人們遭受COVID-19病毒的困擾。
Lisa說,“由於病人生病,害怕和孤獨,我不得不幫他們擦掉臉上的眼淚。因為COVID無法向去世的親人說再見,在最後一刻陪伴患者是非常難的,謙卑的。”
Lisa說,她和其他醫護人員忍受了所有的血、汗水和眼淚。但是種族主義並不關心你的職業、學歷或收入水平。誰都不能免於種族主義,即使是在前線工作了數千個小時,被加拿大人稱為“英雄”的人,也不會豁免。
Lisa表示,她為亞裔社區裏更弱勢的人士、長者、兒童和一線工人感到擔憂。
“我所有的要求只是,我們被當作人而受到尊重。”
文章來源: The Star
作者: Lisa S.
中文:加國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