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简体中文
由於COVID-19而感到焦慮和失去控制感是很常見的。 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每天的日程安排,計劃的中斷等都在不斷變化。 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可能會遇到諸如“我無能為力”或“這將永無止境”之類的想法。 我們也可能因遭受損失而感到沮喪。 我們的許多想法實際上可能是思維陷阱!
思維陷阱:
當我們感到沮喪或擔心時,我們的想法往往過於消極。 這些思維模式,即“思維陷阱”,也被稱為認知扭曲。 這裡有些例子:
誇大和災難化 – 看到的情況比實際情況糟,並關注於“最壞的情況”。 我們可能這樣對待我們目前的情況:
““我甚至不能出去——我怎麼能做有用的事呢?”這是世界末日。 ”
或者我們可能會悲觀地展望未來:
“我再也無法外出了…… 我永遠無法從經濟損失中恢復過來……我的孩子的學習和未來完全被毀了……作為歧視的目標,我再也不會被社會接納……”“
過早下結論——沒有證據,我們可能會相信某些想法和假設是事實。
“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了這篇文章。這一定是真的。這是一個陰謀,我們都不安全。”
“我讀到過,老年人很脆弱。我老了。我將無法生存。”
個人化、責備和“應該”——有時,我們可能對自己或他人有不合理的期望,即使是對無法預見的事情或人們無法控制的事情。
“一定是有人做錯了什麼事,才導致了大流行。”
“政府應該可以預防病毒。”
“我不應該讓我所的愛人生病,一定有什麼我可以做,讓事情不一樣。”
非黑即白的想法——我們可能只看到事情的某個面向。 如果所有的東西不是完美無缺,那麼它一定是完全壞的和無用的。 這可能導致僵化,而不是靈活。 我們甚至可能會忽視積極的方面。
“我不能拜訪我的家人和朋友。 在屏幕上看到他們是不一樣的,這完全是浪費時間。”
“與上個月相比,我現在做的很少。我沒用。生活沒有意義。有什麼意義?”
“當然,感染的人少了,但每天還是有新聞報導。沒有什麼好消息。”
擺脫思維陷阱
意識到你的思維陷阱是第一步。 我們可以通過問自己幾個簡單的問題來提醒自己,這些類型的想法並不總是事實:
- 還有其他可能的方法來考慮這種情況嗎?
- 我是不是掉進了一個“思維陷阱”?
- 我有什麼證據支持和反對這種想法呢?
- 這種擔心以前發生過嗎? 如果是,結果如何? 我是怎麼應付的?
- 這樣想對我有多大幫助?
例如:
不被這個想法困住:
“我老了,很多老年人都病得很重。我會因此而死的。”
你可以問上述5個問題,並得到一個更平衡的想法,例如:
“由於我年紀較大,因此我處於較高的風險中,但是我也在採取所有建議的預防措施。我有一個良好的支持網絡,並且正在採取措施保持健康。我很可能會挺過去的。”
我們對COVID-19大流行的反應可能包括我們在不同時間可能經歷的各種各樣的情緒。 重要的是要知道這是一種常見的反應,有很多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應對和管理我們可能感受到的強烈情緒,包括重新審視我們自己的想法和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