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简体中文
近日,家住大多倫多地區奧克維爾的Nicole Hunt,在排隊買冰淇淋時和身後的一個陌生人開啟了閑聊模式。
然而,當她問對方有沒有打疫苗時,卻發生了尷尬的事情。她以為這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問題,但她很快發現這問題很棘手,會在社交習俗中引發沖突。
Nicole是四個孩子的母親,她接種疫苗是希望疫苗能對抗疫情,讓大家重回自由生活。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和她有一樣的觀點。
Nicole說:“在我問完後,我們互相看著對方,並意識到也許我們真的沒什麽可說的。”
很明顯,Nicole失禮了,在詢問某人疫苗接種狀態時,陷入了一個模糊的社交雷區。
上流社會的成員也在問題上,存在兩極分化。一些加拿大人認為,這是對個人健康問題的侵犯,但其他加拿大人堅持認為,公開疫苗狀態是疫情禮節(pandemic decorum)的一部分。
專家說,這是不斷發展的社交禮儀的一部分,個人安全問題與尊重醫療隱私,兩者之間產生了矛盾。他們建議,為了公共衛生和社會和諧的利益,應該對疫苗問題采取一種微妙的處理。
多倫多大學Dalla Lana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Dionne Gesink說:“有些人會想呼籲人們去打疫苗,但我鼓勵大家應該好好地聊天。”
Gesink說:“在向其他人提出疫苗問題之前,你應該問自己幾件事。”
首先,你為什麽要問這個問題?你打算怎麽處理這個答案?
COVID-19疫苗已被已被證明可以預防嚴重疾病和死亡。但是關於它們如何影響病毒傳播的科學,仍然在不斷湧現,即使是接種兩劑疫苗的個體,仍然容易受到感染。
Gesink說,正在進行的疫苗推廣,為加拿大人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保護。關於疫苗的問題,不僅應該出自於你的個人健康,而且也應該出自於你周圍人的安全。
她說,了解某人的免疫狀況可以幫助人們,就如何通過一些列預防措施,降低面對面互動的風險,來做出明智的決定,包括在戶外社交、戴口罩和保持身體距離。
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可能必須設定嚴格的界限,例如不邀請某人參加室內活動。
她還說,如果有合適的框架限制,那麽疫苗問題就不必引起爭議,甚至可以拉近人們對距離。
Gesink繼續說,直截了當地“你打疫苗了嗎?”,可以用簡短的“yes”或者“no”來結束對話。但是提出開放式問題,例如“你對疫苗接種有何看法?”,就會引發具有啟發性的討論。
“通過提出這些敏感的、私人的問題,你是在投資這段關系,同時也是在保護自己。”
但Gesink告誡道,不要向毫無準備的陌生人和不太熟的人“扔炸彈”。他們可能對與不怎麽認識的人分享他們的健康史,持有謹慎的態度。
她補充說,如果某人的疫苗狀態有任何含糊之處,最好的做法是假設他們沒有接種,並相應地保護自己。
值得慶幸的是,多倫多大學生物倫理學家Kerry Bowman說,許多加拿大人對自己接種疫苗這一事實非常熱情。
但他對迫使人們透露個人健康信息,持嚴重的保留態度。
他說,有人可能沒有接種疫苗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不符合資格要求、無法獲得或醫療問題等。
“他們不想因為沒有接種疫苗而受到審判。他們真的要對全世界負責嗎?”
渥太華的禮儀專家Julie Blais Comeau指出,健康是現代社會最後剩下的禁忌之一,因此圍繞疫苗的社會禮儀如此敏感,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你想提出這個問題,Blais Comeau建議,先停下來思考,一旦交流出現錯誤,可能會帶來的後果。
“從對方的角度來看,你是朋友還是敵人?如果你可能會被視為敵人,那麽,也許最好就不要問。”
Blais Comeau說:“無論他人的疫苗狀態如何,人們都應該表現出對他人的期望,給予同樣的禮貌、尊重和同情。如果出現不和,同情是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
“現在不是批判、羞辱或說教的時候。這個話題本質上來說,其實就是這句神奇的話:我關心你呀(I care about you)!”
文章來源: Global News
作者: Adina Bresge,The Canadian Press
中文:加國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