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简体中文
來源:The Guardian
隨著世界各地的學校準備重新開放,有關兒童和新冠病毒的新科學證據日漸浮出。
早在4月,法國流行病學家阿諾·方特涅(Arnaud Fontanet)己在Crépy-en-Valois鎮進行調查。該鎮位於巴黎東北部,是個有15,000名居民的小型社區。該鎮的初中及高中在二月成為了新冠爆發的中心。
方特涅及其他在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工作的同事負責在整個Crépy-en-Valois鎮進行抗體測試,來了解病毒的傳播程度。在調查城鎮時,他們發現到一種值得註意的異像。盡管病毒在高中裏快速蔓延,感染了38%的學生、43%的教師和59%的非教學人員,但該鎮的六所小學並非如此。雖然有三名小學學生在2月初受染,但這些均未導致繼發感染。總體而言只有9%的小學生、7%的老師和4%的非教學人員感染了病毒。
方特涅表示:“這些結果向我們表明,青少年與成年人一樣具有感染力。但是更低的年齡段有不同的情況,他們似乎沒有以相同的程度傳播病毒。”
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發現。韓國一項新的流行病學研究在1月下旬至3月下旬之間追蹤了六萬五千個感染者的接觸情況。該研究表明,雖然10-19歲的兒童可以像成年人一樣傳播新冠病毒,但10歲以下兒童傳播給他人的情況則少得多。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的傳染病醫師蘇珊·科芬(Susan Coffin)說:“盡管兒童的傳播率在各個年齡段之間都存在很大的差異,但總體看來兒童的傳播率約為成人的一半。隨著孩子們步入青少年階段,傳播率則開始接近成年人。”
造成這種情況的潛在原因比比皆是。一些人認為,幼兒的病毒承載量要比青少年和成人低(盡管目前的證據尚不足夠),或者他們呼出的空氣較少,因此減少了傳播病毒的機會。
也可能更簡單的解釋是,絕大多數幼兒在感染新冠病毒後往往是無癥狀或只有非常輕微的癥狀。在最大的兒科新冠患者研究中,根據中國2143名兒童的病歷,有94%被歸類為無癥狀、輕度或中度病例。
西澳大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的流行病學家佐伊·海德(Zoë Hyde)解釋道:“這意味著他們咳嗽的可能性較小,因此只向環境中釋放少量病毒。”
這一切都表明在制定出最好的方案來大規模重新開學並保護當地社區的過程中,最需嚴格的預防措施,例如測試、社交隔離和戴口罩,應實施於中學階段。
如何保證學校的安全?
從4月到6月初,大約20個國家(從英國到南非)開始重新開放學校。盡管這些嘗試有失敗的例子,比如中國、韓國和以色列在新的疫情爆發後,都不得不再次關閉一些學校,但在今年秋天大規模開學之前,這些例子都能提供許多值得研究的學習點。
從越南的強制性體溫讀數,到烏拉圭的隨機拭子測試,不同的國家採用了不同的策略來阻止病毒傳播。華盛頓布魯金斯普及教育中心(Brookings Center for Universal Education)聯合主任艾米利亞娜·維加斯(Emiliana Vegas)一直在觀察這些策略。她表示,總體來說,保持少人數班級的教學和要求較大的孩子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似乎是確保學校和社區安全的最有效方法。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芬蘭和丹麥有效地采用了前一種策略。多人班級被分成15-20個學生的小團體,每個團體被分開授課以及在操場上聚集。露天場所減少了病毒傳播的可能性。維加斯表示:“小團體意味著如果一個人被感染,不必隔離整個學校,這也使病發時更加容易接觸追蹤。”
但科學家指出最適當的措施因國家和地區而有所不同,具體取決於社區中傳播的病毒數量。仍然經常出現新病例群的地區需要更嚴格的隔離措施及強制戴口罩。
芬蘭衛生與福利研究所(The Finn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的兒科傳染病專家奧托·赫爾維(Otto Helve)表示:“在學校內是否采取戴口罩的措施,必取決於病情爆發的程度。例如在以色列所有學生都必須戴口罩。當地社會疫情更加嚴重,學校班級人數更多,教室更小。芬蘭的孩子們傾向於步行上學。相比之下以色列孩子們在校車這種封閉空間中待更長時間。
但強迫小孩們采取嚴格的社交隔離和戴口罩的措施也令人感到擔憂,特別是考慮到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小孩們傳播病毒的可能性很小。維加斯指出,對於低齡兒童來說,與朋友一起互動對他們的成長很重要,強制戴口罩可能會導致未來行為問題。尤其在西方世界孩子們不習慣在季節性流感爆發期間戴口罩。維加斯表示:“幼兒往往都從觀察成年人和班上同學的表情來學習如何表達。”
一些政策制定者在過去一個月中引入了針對特定年齡以下孩童的例外法案。在烏拉圭,中學生必須戴口罩,但更年幼的孩子則可選擇不戴。在法國,幼兒所不對五歲以下兒童施展社交隔離。
為什麽兒童比成人更難被感染?
在學校為了重新開放而采取預防措施的情況之下,一個很容易忽略的事情是,兒童大約只占確診案例的2%,顯示他們比成人更不容易被感染。
這個現象很奇怪。通常情況下,由於兒童缺乏免疫力,他們遠比成人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相關的病毒。但這個現象同樣也出現在了2003年的非典(SARS)爆發時,那時大多數兒童也沒有被感染。在非典的確診案例中, 兒童占比不到10%,其中只有5%被確診的兒童需要重癥監護。
對於這種現象,一種可能的生物學解釋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受體(ACE2 receptor) ––這種受體是Sars-CoV和Sars-CoV-2病毒入侵肺部細胞的重要一環,是在發育中不斷調整的。科芬說:“這意味著當你非常年幼時,體內的此類蛋白質的濃度很低,導致病毒很難依附在呼吸道表面。而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此類蛋白質的濃度會越來越高。”
另一種理論是,非典和新冠病毒的情況中,兒童反而因為較不完善的免疫系統受到了保護。許多死亡的成人案例都是由於一種名為細胞因子風暴(cytokine storm)的過激免疫系統反應所導致的。有些人認為,因為成人過去曾經遭遇過其他冠狀病毒的影響,可能會讓成人的免疫系統產生只能針對舊病毒的抗體,而不是應對新病毒的抗體,從而導致異常的反應。這種現象被稱為原始抗原因素(original antigenic sin),在登革熱等傳染性疾病中都有發現。
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兒童因新冠病毒感染而得了重癥。四月以來,全世界都有報道有兒童出現一種多系統炎癥的綜合情況。這種癥狀會影響到心臟以及體內其他主要器官,包括腸胃和肝部,其中有些案例已導致死亡。
瑞典卡羅林斯卡大學(the Karolinska University hospital)醫院的兒科專家佩特·布羅丁(Petter Brodin)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對多個患有該多系統炎癥綜合征的兒童開展了研究,試圖去理解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通常情況下,由於多系統炎癥綜合征的癥狀會在初次感染的4-6周後,且在非典CoV-2型病毒已離開兒童體內很久後才出現,所以他認為該癥狀屬於免疫反應逐漸失調。原本身體產生的用於對抗病毒蛋白質的抗體轉而與多器官系統表面的蛋白質發生交叉反應,導致出現身體了攻擊自身的情況。
科學家尚不理解為何該癥狀只出現在部分兒童中,但是布羅丁認為,可能的部分原因是,新冠病毒是一種全新的疾病,正在成長的免疫系統無法及時應對這種新病毒,因此出現一小部分極端反應的案例。
“這種病毒已經在人群中得到廣泛傳播,並不是每天都會出現這樣傳播的新病毒。如果一種前所未有的流感病毒疾病出現並且開始傳播,我們可能會遇到同樣的情況。”
英國的現狀
為了給即將到來的開學做準備,英國教育部已經提前公布了一系列指南。蘇格蘭的學校也有類似的全面指導。盡管這兩個地區都強調在班級內建立“社交泡泡”,以及大齡班級的學生中鼓勵保持社交距離的重要性,但更多的自主權將交由各個學校。
萊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Leicester)血管醫學教授和獨立緊急科學委員會專家卡姆列什·坎蒂(Kamlesh Khunti) 建議英國的中小學應該遵循一些北歐國家的模式。他說道:“在新冠病毒出現之前,丹麥的班級規模不超過20人,而現在這些班級被分為兩到三個小組。建議孩子保持六英尺的距離,並且每隔兩小時洗一次手”。
目前,盡管已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在大齡兒童間傳播風險更大,英格蘭公共衛生部門仍然沒有建議包括中學在內的學校在校內戴口罩或遮蓋面部。與此相反,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已正式建議,除兩歲以下的兒童外,所有兒童都應該在學校裏戴口罩。
坎蒂稱:“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口罩在學校的有效性,但是總的來說,在整體人口中,陽性案例數較高的前提下,應該建議兒童遮蓋面部。在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在學校佩戴口罩是被廣泛接受的,在流感季節甚至很常見。”